“汽车史上第一次,一部车的上市价格不是企业说了算。”而是数十万消费者亲身参与的“民主式定价”。这样一幕刚刚发生在了一场看似普通的新闻发布会上。
上汽大通D90震撼上市,上汽集团领导与10位盲订用户合影
伴随着上汽大通全尺寸智能定制互联网SUV——D90的面世,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终于迎来了C2B造车的“元年时刻”。
什么是C2B理念?C2B即Customer To Business,就是消费者提出需求,制造者据此设计消费品、装备品。上汽大通C2B造车就是让用户自己参与造车的全过程,借助我行MAXUS平台和互联网交互技术,始终与用户互动直联。
上汽大通D90上市会现场嘉宾与“上汽眼”互动
作为上汽大通C2B战略的首款产品,D90是全球第一款用户驱动业务、用户参与决策的汽车产品,其价格可随用户定制化需求变动,区间在15.67万至26.38万元。不仅如此,上汽大通更是依据大数据统计,提供六种爆款车型,并以星辰作为它们的命名。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蓝青松现场公布上汽大通D90上市价格
除此之外,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在“我行购车”平台上进行自由选配,可选配置组合达到“10的16次方”种,更开放自定义模式以满足更广泛的个性化需求。该平台集成3D看车,在线咨询,多模式选车,便捷下单,自选提车时间, 数字透明工厂支持全过程在线跟踪等一站式交互体验。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位哈姆雷特”,而“一千位消费者也会拿到一千种D90。”从目前来看,上汽大通D90成为了目前C2B造车模式中当仁不让的先行者。
为何C2B落地难
那么,疑问随即而来,中国汽车市场每年动辄一两千万辆汽车销量,大大小小规模不一的汽车品牌也有近百家,为何偏偏上汽大通,这个上汽集团旗下最年轻的品牌能“率先吃到螃蟹”?为何在其之前,没有一家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C2B呢?
从业界角度而言,C2B其实并是不一个新概念,早在多年之前,业界就有过C2B的讨论,但截至目前仍没有在中国市场实现大面积推广,自然有其难点所在。
难点之一就是意识。汽车品牌究竟有没有意愿实现自我的推倒重来,换一种玩法?这显然是需要勇气的。让用户得以深度参与到全价值链的产业互动之中,这是生产模式的一次剧变,也是思维方式的一次激荡。
毕竟,要想实现C2B并非喊喊口号就是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从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和销售乃至于售后服务,都是要做到订单式的量身定制。这是一套与传统的批量式生产完全不一样的体系支撑。
其次,即使有了与时俱进的意识,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硬件能力同样需要实现C2B级别的匹配。
这意味着从汽车定义、开发、验证、选配、定价和改进全生命周期都要重新校正和编轨,还需要链接强大的大数据链接体系。
对于不少自主品牌而言,其仍然处于冲击合资品牌天花板的艰难攻坚阶段,很难有决心去做这样一场大规模的自我“洗牌重来”,更不用提那些还处于外形设计上“照猫画虎”山寨阶段的“皮尺部们”。
另外一方面,外资品牌在硬件上虽然具备了非常强的体系力,能够做到按照订单生产,但毕竟中国市场只是其海外市场的一部分,“远水难解近渴”。
之前曾经有豪华品牌曾经在中国尝试C2B模板,但订单要发往本土总部工厂去实现,中国消费者往往要等待5-6个月才能“变现”,成本过高,周期过长这无疑极大磨灭了“尝鲜者”的热情,也让C2B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天时地利人和
上汽大通能够“插上C2B这双翅膀”,并非偶然。这种看似是“横空出世”的C2B模式背后则有着上汽大通的“天时地利人和”。
根据介绍,2015年上汽集团“X+”项目融资,支持上汽大通C2B智能化大规模定制业务,总投资共计30个亿。该举动颠覆了汽车行业100多年的B2C业务模式,可以说是“现在真正开始做C2B业务了。”也正是有了上汽集团“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战略引领,上汽大通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丰富产品矩阵、创新业务模式。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蓝青松
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就曾经详细阐释了如何打造C2B模式。“光靠革命理想是不行的,还要有手段。”蓝青松的一席话,让外界看到了上汽大通大张旗鼓推进C2B是有备而来的。
蓝青松对此感触颇深,近日,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首先,上汽大通能够“玩转”C2B的天时就在于互联网给企业有直接与用户联通的机会。另外,企业端的大数据应用,尤其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能够支持新的数据化。上汽大通非常看重“用户”和“数据建构”方面。
海量数据的建构方面是上汽大通的强项所在,数据有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要理清楚这些数据需要云计算,通过海量数据分析不断建数学模型,把用户主要的需求理出来,这种核心能力是关键。上汽大通为此更是成立了数据运营中心,树立业务数据化理念,逐步将业务、流程和指标转化为可量化、可跟踪、可积累、可检查的业务数据,打造数据驱动业务的体系化竞争能力。
D90能打出C2B牌背后“人和”,就是上汽大通的团队“被信息化武装到牙齿”。虽然仅仅成立六年,但在企业信息化方面上汽大通已经做到了“老司机”。
按照蓝青松的话所言,“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产品的开发、设计,智能供应链,采购、售后服务等,(上汽大通)知道这个体系是怎么运行的,更知道信息化怎么驱动流程的业务运作。”
在上汽大通看来,以前的决策是由车企来做,今后是由客户的数据做决策。
要支持这样一个体系的运作,上汽大通将从领导转为服务、从决策转为服务,另外在整车性能和子系统方面、产品验证阶段,后续产品配置、价格定义方面,每个过程都会有用户的深度参与乃至用户的决策,让数据说话。
以D90定价为例,上汽大通改变了以往对新车定价的“潜规则”,由数十万消费者进行民主式定价,并且其背后有着一套清晰的数字算法进行支撑。
根据介绍,上汽大通首先预设一个期望的价格区间,在用户定价活动中通过这个期望价格获取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和对产品价值的认同度,再基于大数据体系来获取有效的用户定价数据,通俗点说,看似是每个人的选择决定了定价,实际上定价来自大数据。
此次邀请用户参与定价的活动,仅仅110天时间之内,就覆盖全国31个省市,共计66万多人参与了D90定价,提交有效定价数据172.7万条。上汽大通正是在大量的、真实性、多样性的数据积累中发现价格。用户所有的出价形成了平均梯度价格对应线,这就是用户对D90的定价。
如果没有坚实的大数据基因作为基石,很难做到大数据定价的精准。当然,C2B同样需要“软硬结合”。而在互联网后端,上汽大通在柔性化、智能化方面天生就具有优势,C2B模式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从几十年前,中国汽车人从一张白纸做起,手工打造汽车到如今通过大数据造车,中国造车进化实现了令人瞩目的中国速度。以上汽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更是已经跻身世界级的制造水准。
近日,美国《财富》杂志正式公布“2017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上汽集团以2016年度合并报表1138.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名列世界500强第41位,强势领跑整个中国汽车军团。同时,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上汽集团在全球汽车行业中名列第七,已超过宝马和现代等世界知名车企。
可以说,C2B是中国汽车市场经过三十多年飞速发展后的“水到渠成”,上汽大通实现C2B造车,是整个中国汽车品牌进入到“新智造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也是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逐中从战略跟随到战略反制的一次突围。
当然,上汽大通“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也是这场C2B大进军的“集结号”,基于“科技、信赖、进取”的品牌核心理念,上汽大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汽车人坚持创新的奋进史的缩影。
“别人不做,别人没有关注到的细分市场,上汽大通敢于尝试,并努力从蓝海中求得发展。”蓝青松对于上汽大通之前的发展经验,曾经斩钉截铁的表态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SUV市场的后来者,在面对竞争堪称白热化的红海市场,上汽大通并不愿意亦步亦趋,而是期望通过开辟全新的蓝海市场,站在竞争的高纬度“居高临下”地打击对手。C2B就是其进一步磨炼产品力的“必杀技”。
上汽大通能够玩转C2B的“Freestyle”,是与消费者的一次全新“近距离接触”,更是中国汽车人在造车模式上的新征途。既能仰望星空又可以脚踏实地的上汽大通,作为C2B真正的先行者已然出发。
那么随着首款C2B造车D90的“哇哇落地”,上汽大通将打造出怎样一场激动人心的消费体验?又将如何开拓出汽车全价值链新的边界?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