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外观设计保持对称性似乎是车辆造型过程中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当我们谈论「对称」时,我们通常指的是设计元素的左右对称性,也就是说从车头、车尾看去,汽车两侧在视觉上保持着一致与协调。
当车辆没有了左侧后视镜,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这似乎是审美的惯性所致,因为在人们根深蒂固的潜意识中,汽车就应该保持两侧对称性,当一些采用非对称设计(Asymmetry)的车型出现时,不管是消费者还是汽车制造商都会对其发出铺天盖地的质疑,比如路虎现款发现和日产Cube上那古怪的车窗和尾门线条,但在质疑和吐槽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个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非对称设计会增加车辆的制造成本。出位的设计意味着工程部门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来为车辆的两侧各自开发不同的零部件,这不只是反映在外观上,非对称设计还影响着车辆配重、空气动力学的变化,当这些工作变得复杂时,投入的成本是显著增加的。
现代飞思的不对称车门,
无疑增加了制造层面的复杂性
非对称设计可能会为汽车品牌赢得“创新”或者“大胆”的评价,但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采用非对称设计的车型在品控上的不良表现,尽管质量差劲的车型在每个市场都有存在,但评判的枪口总是对准那些出位的产品,不信的话,可以问问罗孚SD1在这方面吃了多少亏,流过多少泪。
不少罗孚SD1车型两边的车身长度不一样,
被扣上了“制造无能”和“品控失败”的帽子
而且因为汽车是注重动态表现的商品,在以高速行驶的时候,视觉上的平衡是极其重要的,双边对称是实现这一视觉效果的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由于汽车的视觉特征通常被用来表达车型的性格特征和功能性,因此缺乏视觉平衡的车型会被消费者先入为主地认为其在机械素质上的不平衡,在动态表现中难以操控和驾驭,甚至影响到客户对车辆的安全性评价。
豪华跑车很少在设计上犯错,
因为对称的形态可以保持动态的平衡
除此之外,由于绝大部分消费者倾向于在选车时将汽车设计「拟人化」,特别是一辆车的前脸,容易受到人类天然审美标准的影响。所以事实是,车头的对称性越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保险。汽车设计的历史长河中也会出现很多采用非对称前脸设计的车型——比如克里斯·班戈(Chris Bangle)主导设计的BMW X-Coupé,这辆概念车前脸看上去并不奇怪,但莫名其妙的尾部却刺瞎了好多人的眼睛。
天马行空如BMW X-Coupé,
也不敢在前脸的对称性上造次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非对称设计就是汽车造型的死胡同呢?也不一定。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汽车,依然有很多车型在使用不对称的设计理念,但是这些「不对称」只出现一些细节上。比如将品牌logo偏移一点,将通风口和雾灯这样的部件以非对称的形式呈现,转而作为表达「车型性格」的手段,类似人们会用纹身来显示自己的精神信仰或者装逼的功效,雪铁龙SM、标致206、以及奥迪R8都受益于此。
标致206的引擎盖通风口看上去就并不违和
基于这个标准,设计师即便是在汽车最重要的前脸部分顽皮一下也是可以接受的,参见宝马M3 CSL单一的圆形通风口和阿尔法罗密欧156的车牌位置,它们都是细节上的灵感一动,不仅不会伤害到汽车前脸的整体性,还增添了辨识度。
宝马M3 CSL的下方进气口非常个性,令人过目不忘
不过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人们对车辆前脸和车尾的对称性要求近乎苛刻,但非对称的车身形态却是相对包容的。就好比大家对一个人的仪容长相可以评头论足大肆八卦,但很少去吐槽他的乡土气息浓重双排扣外套。这个现象给汽车设计师的启示是,只要不在结构性的设计元素上犯错,在作为“修饰性”表面部位是可以大胆发挥想象力的。
Ed "Big Daddy" RothOrbitron:
只能跪下说一句“大哥,抽中华!”
宝马2006年推出的Mille Miglia概念车在车身后部采用非常大胆的处理方式,给人一种流动、顺滑的观感,设计师谨慎地考虑了非对称设计的比例和力度。类似的线条营造手法,延续到了2011年推出的Vision ConnectedDrive概念车上,同样十分美观。
BMW Vision ConnectedDrive概念车
同样成功运用非对称设计的还有上世纪50年代推出的捷豹D-Type,这辆车已成经典,和上面的两款宝马概念车相似,D-Type的的前脸和尾部设计很循规蹈矩,不对称的地方只发生在驾驶位和后鳍上,D-Type作为一辆跑车,完全取消副驾驶的做法彰显了车辆的性格,这也再次说明了:只要不对涉及人类审美底线的前脸或者尾部下手,只是在车身曲面上做尝试的话,有机会成就经典。
在新一代的路虎发现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尾门设计与前几代产品形成了鲜明对比,看起来实在反思之前非对称设计的失败。而日产新款的Cube依然对于尾窗的不对称抱有执念,但新款车型的也聪明了许多,车窗的面积变得更小,至少降低了辣眼睛的程度。
综上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捷豹D-Type那样的神来之笔,或者像宝马Mille Miglia概念车那样精细地控制车身比例的话,盲目采用非对称设计的风险和带来的造车成本是很高的。这并非扼杀设计师的积极性和想象空间,事实上,大多数被吐槽的非对称设计车型(老款发现,日产Cube)不仅不好看,对功能性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如果既不美观又不实用,只想着在视觉上肤浅地博眼球,最后只会掉入给自己的挖的大坑中爬不出来。
当然在这个速食时代,个性化消费兴起后让汽车制造商们愿意在设计上铤而走险去赢得优势,风险越高,回报也越高,或许等到消费者足够多元化和疯狂,「非对称是汽车设计禁忌」的潜规则在某一天会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