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数据
以下为1991年以来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及所有汽车产品的出口金额统计(见表一)。
不难看出,近15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持续增长,入世以来增长尤为迅速,每年增速都在3%左右。同时,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在全部汽车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上升,25年已达8%以上,是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绝对主力。
2:出口方向以及产品类型
从出口方向上来看,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汽车生产大国是我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出口国。与此同时,对中东、南美、非洲等一些新兴市场的开拓也取得了成效。在国外建厂、收购国外企业的现象也已经出现。
在出口产品种类方面,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中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底座、保险杠、线束、玻璃、刹车片、离合器、散热气、消声器、万向节这些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占据了很高的比例。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出口也有一定的发展,但绝大部分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际大型零部件生产商手中。
3:目前我国汽车出口主要有以下四条渠道
第一条渠道是随着整车出口,即依附于整车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以一汽解放为例,外方通常是先选中整车企业的车型,然后才会到发动机厂进行考察,最后一起出口。这是目前国内产品出口用得比较多的办法。
第二条渠道是外方直接来华采购,即通过跨国汽车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进入国际市场。
第三条渠道是生产企业直接对外销售。通过在外国市场上做二级供应商,直接将产品出口国外,保证企业出口的持续增长。
第四条渠道是依靠外贸公司。专业外贸公司长期从事进出口业务,熟悉产品和市场,有固定的销售渠道,而且能够及时掌握国际市场的动态,同时其组织货源渠道也很畅通,所以很有优势。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主要竞争力
1:成本优势
1.低劳动力成本。
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非常重要,我国不仅拥有低成本的劳动力,还拥有庞大的熟练技术人员队伍。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部件产品上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劳动力优势是我国目前汽车零部件出口的最大竞争力优势。
2.土地成本优势。
我国正处于工业发展中期阶段,土地价格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另外,为促进本地区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吸引跨国公司到本地发展,各地还出台了各种降低土地使用价格的政策。而且,中国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区尚待开发和重振,这也有利于我国在土地要素方面保持可持续的低成本优势。
2:外资的积极引进
我国十分重视外资的引进,在税率、投资环境、保障外商权益等方面给予外资极大的优惠。这不仅提高了外资在华收益,也大大降低其投资风险,因而使得大量外商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愿意在我国进行投资。
一项外资的引入是否能转化为出口的扩大,要看其是否以出口为导向。随着生命周期的改变,汽车零部件已经进入标准化生产时期,此时起关键作用的是生产的成本。正如上面两个因素所述,我国在制造业成本方面优势十分明显,因而很多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在华建立了数家合资、独资企业,将我国作为其横向一体化的零部件生产基地,向其分布全球的各个整车生产基地输送零部件。与此同时,这些零部件巨头的进入,也使得各大汽车生产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
3: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带来的规模优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正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汽车产量逐年走高。我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规模收益是递增的。国内汽车产销量的增长,带来汽车零部件需求的逐年膨胀,从而会产生内外两方面的规模经济优势,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
从内部来看,大规模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流水线的利用率,实行专业分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管理费用;就外部而言,大规模生产还可以同其他厂商建立稳定的生产、技术联系,提高同原材料供应商谈判的讨价还价能力,增强客户对企业产品的信赖心理等等。
4:后发优势
这主要指在技术方面,一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前期处于落后地位,通过模仿发达国家实现迅速增长的余地较大。后进国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管理、人才、发展所需资金,甚至先进的发展模式,尽快提升个体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实施赶超战略,并实现大规模的出口。
我国作为后起的制造业大国,在汽车零配件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化分工的背景下,更具有发挥后发优势的条件。
5:关税优势
汽车产业在国外目前尚属于受保护的重点产业。外国政府现在更愿意接受新保护主义的观点:对本国具有优势的产业进行大力扶持,促进其出口,以扩大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关税正是其手中的一把利器。
对于汽车制造业的关税保护,国外通常采用一种瀑布式的关税体系,即对原材料及零部件进口制定较低的关税,而对汽车进口征收的名义税率较高,从而使得用进口零部件的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比名义保护率显示的保护程度大得多。对于我国零部件出口来说,在没有歧视性关税下,这种低关税政策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利好。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技术相对落后
我国汽配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弱,完全拥有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很少,技术含量较低。在新产品生命周期开始阶段,主导产品出口的因素还是技术,拥有了技术上的优势,也就掌握了出口的主动权。随着汽车更新速度的加快,标准化生产时间在生命周期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缩小,我们如果不将发展的重点放在技术进步上,则属于我们出口的时间也将越来越短。因此,如何实现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核心竞争力从低成本劳动力向技术领先的转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建议如下:
1.对注重技术密集型产品进行生产及出口补贴,帮助其逐步建立竞争优势。
2.加大吸引国外直接投资。通过FDI渠道所转移的技术一般来说比当地企业的技术要先进得多。并且与简单的技术许可不同,直接投资厂商为了实现所转移技术的最大化利用,往往会带来其母国的技术人员、管理体制等一揽子转移,可以突破我国对这种新技术的吸收能力的限制。
3.短期内, OEM的发展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技术型产品出口的不足。
2:报价及价格问题
目前国内一些厂家为了急于打开国际市场,往往报出的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平均价格。这样一来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二来在一些大公司眼中并非报价越低越好,一个产品没有合理的利润率其产品质量就有可能大打折扣。
更为严重的是,生产出口产品的国内企业相互压价竞争,有可能引起国外反倾销投诉。
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首先,国内厂家在向外商报价时,一定要先掌握国际行情,避免乱报价造成的不良后果。其次,行业协会也应组织出口企业进行价格自律,反对压价出口。一旦出现针对我国汽车配件行业的反倾销投诉,汽车行业有关部门要组织企业积极应诉。
3:沉没成本问题
所谓沉没成本是指先期已经投入,若合同或工程取消将无法得以偿付的成本。国外采购商采购配件时往往会带来汽车零部件图纸,这就需要我国有意向的出口商先期投入一笔费用,包括模具开发等。但国内零部件企业因惧怕模具费打水漂,总是希望先签合同再开模具。由于得不到已经成品化的产品,采购商无法进行对比,同时感到我方缺乏合作的诚意,很有可能不与我方合作。
我国零部件企业应该相信自己实力,大胆地进行先期投入,制作模具,预先生产出成品。这样能给人一种有诚意的感觉,增加合作成功的机会。
4:订单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订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售后市场订单,另一种是OEM订单。
虽然我国零部件出口增长较快,但绝大部分企业做的是售后市场订单,约占了中国零部件出口额的85%以上。这种订单业务属于纯粹的国际出口贸易种类,进入门槛较低、时间快。跟OEM订单相比,这种订单不稳定,也不能学到先进的技术。
因而,如何抓住OEM,才是中国零部件企业长期出口的长远之计。这不仅要求我国出口企业积极争取OEM订单,更要学习并适应OEM的操作流程。
5:假冒伪劣和贸易壁垒问题
美国机动车和设备制造商联合会(MEMA)公布的一项数字显示,全球假冒汽车配件的年产值为12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印度、韩国。在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领域内,如刹车片、挡风玻璃等,出现了有可能对消费者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假冒商品。因此,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出警示,继纺织品、电视机、半导体芯片之后,中国正在崛起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可能面临来自美国的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