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日历已翻过最后一页,时间真就似奔流向海的大河一刻不停。回望过去一年,在新产业革命的浪潮中,汽车零部件行业经历着冲击,却也义无反顾地奋勇向前。这其中,国内零部件行业更是直面双重挑战:一方面,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 趋势,让自主企业升起了“未来已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另一方面 ,由于存在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的软肋,很多自主企业面对外资供应商的冲击“英雄气短”。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2017年全球汽车产业的风云变幻,中国零部件行业以变应变、更以不变应万变。技术在提升、产品在升级、业务在转型、规模在增长、市场在扩展,而不变的是对自主发展、产品品质、节能环保的始终追求。
新年第一天,我们为读者送出“零部件业2017年终特稿”(详见29~31版),无论上篇还是下篇,均不离一个“变”字。其中,上篇聚焦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涉及政府、行业的“虑变”以及企业从量变发展到质变飞跃的种种探索;下篇纵览国际、国内两个维度,以八种变化全面呈现2017年零部件业发展现状。
变化是一种常态,往者不谏,来者可追。2017年已经划上句号,2018年刚刚掀开篇章,与其说历史任人评说,不如说它由人书写,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而言,自主企业就是主笔。
2017年注定是中国蝉联世界新车产销量首位的第9年,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制造大国。
在整车生产持续大发展的拉动下,零部件行业经过艰苦奋战,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期,将面临从观念到战略、从技术开发到产品营销、从国内市场到国际舞台的全方位转变。
2017年4月6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颁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把夯实零部件配套体系、推进全产业链协同高效发展和实施关键零部件重点突破工程纳入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支持优势特色零部件企业做强做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领军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重点突破动力电池、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电控系统、轻量化材料等工程化和产业化瓶颈,鼓励发展模块化供货等先进模式和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高端零部件。
《规划》实施,必将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从量变到质变产生推动力。
2017年9月27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这项政策将从2018年4月1日起施行,必将有力鞭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突破 “三电”系统技术难关。
受工信部装备司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零部件产业研究会历时两年调查研究,在2017年6月完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简称《报告》)。
近30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在纵向自我对比方面,取得了卓越非凡的发展成就。《报告》认为,在产业规模、配套供应能力等方面,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已达到国际前列水平。产业规模扩大和配套供应能力提升,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从量变到质变提供了坚实基础。
行业已经行动起来。表现之一就是出现了自主企业进行跨国高端并购与合作的热潮。
2017年11月11日,宁波均胜电子发布公告称,授权董事长签署购买日本高田公司主要资产附生效条件系列协议。通过这次收购,均胜将进入日本市场和日系整车企业供应体系,提升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地位,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
比利时邦奇专业设计和制造CVT和混合动力系统,是世界第三大CVT供应商。5月31日,宁波东方亿圣投资有限公司宣布,收购比利时变速器企业邦奇集团,继续实施“地产+高端制造”双轮驱动战略。11月21日,潍柴与博世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国际一流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这些动作必将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由大做强。
核心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突破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走向质变的表现之二。2017年6月6日,奇瑞自主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高性能发动机1.6TGDI下线,据称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越一些跨国公司的竞品。6月20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6AT在东安汽发成功下线,其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准。东安汽发已与众泰、海马等汽车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2018年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将达20万台……这些案例进一步表明,我国关键零部件自主开发已经或正在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动力、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传统零部件企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更有诸多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和新创企业轻兵奇袭,提升了我国零部件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领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带动作用强的零部件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关键支撑作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017,未负时光;2018,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