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车轻零部件的情况该改变了
中国汽车报 发布于 | 2017-12-25
0
124

在发达国家,零部件工业发展常常超前于整车工业,或两者至少同步发展。比如,美国和德国零部件工业发展一直超前于整车工业;日本和韩国零部件工业发展曾经落后于整车工业,后来也实现了赶超。令人遗憾的是,在新车产销量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零部件工业不但不能与整车工业同步发展,甚至落后于整车工业。这是为什么?

笔者认为,问题根源在于相关各方重视整车而轻视了零部件。

先说相关政府部门。

1994年,国家对外商来华投资汽车发动机制造业务有50∶50的中外合资股比限制。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政府对中外整车企业合资有股比限制,对中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合资则没有股比限制。200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正式取消了外商投资汽车零部件生产的股比限制,这就使得国外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封锁技术,还可以在中国控股甚至独资生产汽车零部件。

此后,几乎所有跨国零部件企业都到中国投资建厂,而且以独资为主。一些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在中国的独资企业数量迅速超过合资企业数量。在没有股比政策限制的情况下,一些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的外方不断蚕食中方股份,变合资为独资。

曾有专家分析认为,在加入WTO以后,国内零部件产业不像整车工业那样还有合资股比保护,是当时参加入世有关条款谈判的政府代表重视整车轻视零部件所致。

长期以来,国内缺失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直至今天,政府、行业和很多企业都没有非常清晰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思路。

从政策上看,国内很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都是围绕整车来制定的,在整车产业发展各个环节基本上都有配套机制。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完善的政策。但是,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基本上都是“散养”的,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后,门槛高的零部件产业基本失守,民营企业则快速进入门槛低的零部件产业。这也使得国内自主品牌轮胎、轮毂和玻璃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国内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零部件市场之所以被发达国家企业垄断,就是因为曾经长期缺乏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