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汽车后市场行业现状
聚汽观察 发布于 | 2017-09-25
0
141

早在三年前,国内外各类资本大鳄纷纷涌入中国亿万规模的汽车后市场,凭借国内政策红利的驱使,旧有格局正不断被改变,而试图重构新秩序的多组力量则在博弈中不断融合,试图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创造更多的新机遇。但汽车后市场都包括哪些领域?每个领域的现状如何?机会又在哪里?

    最新数据显示,尽管中国汽车销量仍持增长势头,但车企的利润已经大幅下降,汽车制造也步入下行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后市场却年均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汽车产业最耀眼的利润增长点。现在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又可细分为七大行业:汽车租赁及二手车行业、汽车金融行业、汽配维修行业、汽车养护行业、汽车互联网行业、汽车保险行业、汽车文化行业。

    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规模达数千亿元

    在汽车后市场成熟的西方国家中,二手车业务比重占据汽车消费50%份额以上。德国、日本的二手车销量分别是新车销量的2倍和1.4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网站,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均超2800万辆,2016年全国二手车交易过户量1068万台,国内的二手车销量仅占新车销量的1/2还不到。金沐森预计,未来二手车将会逐渐成为和新车一样主流的业务,只有这样,中国的汽车市场才会是一个成熟的市场。

    数据显示,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经验,一般整体车龄达到6~7年左右,二手车市场开始爆发。当前我国汽车车龄在6年左右,当前国内二手车市场将具备爆发的条件。二手车服务业将是又一个规模达数千亿元的市场。

    与此同时,汽车租赁行业正迎来发展的井喷期。面对市场规模已达614亿元,并且年增长率达20%的租车市场,各方都在争先恐后地加入。当前汽车租赁行业的阵营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互联网租车公司、汽车厂商租赁公司以及系统化管理的连锁租车公司。金沐森预计,2018年中国的租车市场规模将增至850亿元,车队数量达到77.9万辆。不断增长的市场空间和瞬息万变的行业格局,为租车行业提供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太低

北汽集团高管曾经这样说过:汽车金融就是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一张生死牌。谁拿到谁就掌握了未来市场的主动权。放眼全球市场,汽车金融是汽车产业链中利润率最高的环节。全球汽车销售量中的70%是通过融资贷款销售的,汽车金融业务所带来的利润占到全球汽车行业利润的24%左右。

但是,中国的汽车金融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根据21世纪报系中国汽车金融实验室联合特恩斯新华信市场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的研究数据,国内汽车总体平均信贷渗透率在30%左右。而美国为80%以上,印度为70%,巴西为50%,俄罗斯30%。尽管国内汽车融资租赁市场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市场规模正迎来快速增长,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汽车融资租赁领域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各路资本重金投入。专业汽车租赁公司、整车厂、经销商以及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融资租赁平台正积极加入这个市场。

    2020年汽配维修行业产值将超万亿元

业内人士及专家们一直在重复强调着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在汽车后市场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据中国汽车汽配用品行业联合会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汽车维修业的产值达到5000亿元,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维修业产值有望超过1万亿元。

放眼市场,国内约有44万家维修企业,具有二类资质以上的不到1/3。其中包括汽车品牌授权的4S店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一类汽修厂占维修厂总量的15%~20%;部分4S店所设立的维修服务网点,以及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二类维修厂占到总量的25%~30%;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的三类维修厂则占到总量的50%以上。

汽配方面,2014年,我国约有汽配用品专业市场1000余家,而综合的汽配城也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据中国汽车配件用品市场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大大小小的汽车城、汽配城、汽车用品城已经超过1000家之多。中国汽车汽配用品行业联合会相关人士指出,洗牌和整合将成为下一阶段汽配市场的主旋律。

    汽车养护业总收入有望超3000亿元

汽车养护行业包括汽车精品、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装等类别。随着以养代修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汽车已经逐渐从“大拆大卸”的维修方式向“以维护为主,视情维修”的方式过渡,汽车美容养护行业迎来发展的大好时代。数据显示,国内拥有私人高档汽车的车主有60%会给自己的爱车做美容养护,私人低档汽车车主30%以上会适时地给自己的车做美容养护。单汽车美容一项,中国平均每辆车每年美容费用为1552.3元,行业总收入达250多亿元。中国当前汽车保有量已达1.6亿辆,如果按每辆车每年平均在美容养护上花费2000~3000元的话,汽车美容养护行业的市场规模可达到3200~4800亿元左右。

    汽车互联网行业: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超10%

汽车与互联网的融合向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方面,汽车行业越来越需要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根据国内有关机构预计,到2015年年底,中国车联网用户的渗透率有望突破10%的临界值,届时,中国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而从目前的市场看,车联网技术在竞品车型的竞争中已然成为强有力的优势,这也使得国内众多自主车企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这场互联网汽车的研发赛中。

另一方面,IT企业从汽车行业看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从谷歌的地图与自动驾驶技术,到苹果的Carplay车载智能手机嵌入系统,再到阿里巴巴的高德地图和腾讯的打车软件,IT业的巨头们对于汽车行业可以说是虎视眈眈。但是,相比于美国和西欧汽车行业IT投资规模约占全球市场的70%的数值,中国汽车市场IT投资占比不足4%,未来中国汽车IT行业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

    车险业将保持15%增速

汽车保险在财产保险领域属于一个相对年轻的险种,但在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中,却是所占比重最大的。截至2015年11月,保险行业实现车险保费收入5526亿元,同比增长11.81%。继2014年突破5000亿元之后,2015年全年车险保费收入突破6000亿元。

在商车费改后竞争加剧、保费充足度下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5年行业仍维持承保微利的状态,但各保险公司盈利分化状况更加明显。而在传统的汽车保险市场虽然利润大,但也存在较多问题:如部分汽车险价格偏高、各方依然存在骗保行为、赔偿范围尺度不明确等问题。

    汽车文化落后于消费增长水平

汽车文化产业服务于汽车工业和汽车消费,延长了汽车产业价值链,扩大了产业发展空间,成为各国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在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世界第三大规模,很快就会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汽车生产、消费以前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汽车文化产业也方兴未艾,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带动作用,引起各地政府的关注。

但2009年汽车业产销量突破千万辆以来,中国便开始加速步入汽车社会,但连续曝出的车展成“肉展”、豪车炫富、不文化驾车行为等现象表明,中国的汽车文化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消费的增长水平。

这种印象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当“宝马女掌挝交警”“奔驰撞人逃之夭夭”这样的负面报道屡屡见诸报端时,“开好车的不一定是好人”的观念就潜移默化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

之所以如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一位专家曾表示,这是因为,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观念上、法治意识及行为上,我们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金沐森表示,一个良性发展的汽车产业,需要一个健康的汽车文化作支撑,而健康的汽车文化要求人们去追求更深层次的汽车消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