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次扮演全球最后召回者,消费者弱的结构削弱中国制造
汽车视评 发布于 | 2017-09-27
0
140

    9月25日,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了高田气囊在中国的又一个召回案例:责令广汽本田召回部分国产雅阁、飞度、锋范、歌诗图、理念S1汽车,共计245,101辆,原因其实已经是众所周知: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的副驾驶席前安全气囊安装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在安全气囊展开时,上述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中国再次扮演全球最后召回者,消费者弱的结构削弱中国制造

召回

    从2008年高田气囊第一次在美国召回,到2017年9月中国市场连续发布三道高田气囊召回通告,两者间隔的时间居然可以长达将近10年,消费者地位的不同高下立判,这种“消费者弱-品牌强势-监管滞后”的市场结构,就像是一种慢性病,还将深刻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

    已停售、破产品牌、车型亦在召回之列

    这次召回之前的9月14日和9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分别责令大众(中国)、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召回部分进口大众、奥迪、西雅特、斯柯达品牌汽车及国产大众、奥迪品牌汽车召回4,860,029辆(486万辆)汽车;责令通用中国及上汽通用召回旗下2,529,333辆(252万辆)汽车,原因同样是因为高田气囊。

中国再次扮演全球最后召回者,消费者弱的结构削弱中国制造

高田公司

    大众汽车旗下的召回车型当中,甚至包括已经停产的桑塔纳3000型轿车共计332,019辆——就是那个“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家伙,也中了高田的招。以及28万辆帕萨特,128万辆新老朗逸,36万辆polo,142万辆宝来,61万辆奥迪A6L等等。这些车型都是各自细分市场的畅销车型,消费者从男到女,从老到幼,几乎无所不包。

中国再次扮演全球最后召回者,消费者弱的结构削弱中国制造

    安装了高田气囊的桑塔纳3000,已于2013年停产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通用汽车的车型身上。通用汽车旗下的召回车型当中,包括104万辆科鲁兹,88万辆别克英朗XT/GT,26万辆昂科拉,甚至包括已经破产的萨博,已经卖给标致雪铁龙的欧宝品牌。

    9月14日、9月15日、9月25日,短短的三天时间,因为高田气囊问题,光中国一个国家,仅本田、大众、奥迪、别克等几个品牌,就召回总数达7,634,463辆(763万辆)汽车,数目之大,牵扯面之广,令人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最后一个会咬人的高田气囊在中国

    中国汽车市场,早在2015年就对高田气囊进行了召回,但相比今年9月份发布的召回数量,当时规模要小的多。

    相信如果不是国家质检总局连发三道召文,大多数中国人差不多已经忘了世界上还有高田气囊召回这回事。

中国再次扮演全球最后召回者,消费者弱的结构削弱中国制造

高田高层在海外市场道歉

    这家曾经在全球气囊及安全带市场占到20%份额的日本公司,已经于今年6月同时在美国和日本申请破产。中国市场这次的大规模召回,发生在高田气囊已经申请破产之后,时间节点落后于全球市场。

    路透社今年6月的一份报道显示,高田的“问题气囊”已导致全球范围内10余起死亡事故。高田可能需更换约1亿个有问题的安全气囊起爆器,成本数额达10亿美元。现在看来,还远不止这个数,因为路透社少算了中国市场。

    据2015年经济观察报的一份报道,当时预计约有5300万辆配备高田气囊的汽车需要召回。中国市场分别于今年9月14日、15日、25日发布的召回公告显示,很多车型的生产时间为2016年、2017年,这意味着总的召回数目远不止5,300万辆。

    从2008年开始,就有媒体报道称高田公司过去一直隐瞒了以硝酸铵作为气囊推进器的安全隐患。当年,美国市场就强制召回采用了高田气囊的车辆。

中国再次扮演全球最后召回者,消费者弱的结构削弱中国制造

硝酸铵

    而中国市场,以一汽大众宝来为例,召回车型的生产日期为:2008年7月21日至2016年2月22日。

    从这个时间可以看出,即便2013-2015年前后全球已经在大规模召回配备高田气囊的车型的情况下,中国市场还在继续生产和出售具有同样问题的车型。

    是什么情况造成了中美两个市场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差别?没人知道答案。普通的中国消费者只是知道,在同样一台车面前,一个中国消费者和一个美国消费者是完全不同的。

    公开信息显示,2016财年高田气囊的销售额为6,625亿日元,最终损益亏损795亿日元,来自日本本土的车企已于当年计提了当时召回气囊的费用,中国车企直到2017年2月还在生产具有同样问题的车型,显然拖了后腿。

    今年6月,宁波均胜电子(600699)旗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利得,主导了高田业务的重建,于6月26日和高田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拟以最高15.88亿美元(约合108.6亿元)的价格收购高田除硝酸铵气体发生器以外的业务。

中国再次扮演全球最后召回者,消费者弱的结构削弱中国制造

均胜集团

    以后的“高田气囊”,是否会被称作“均胜气囊”暂未可知,但最后一个会因爆裂而置人于死地的高田气囊,有极大的概率是在中国。

    从中国市场这一轮的大规模召回来看,全球最后一个具有置人于死地的破坏力高田气囊,或由中国人来亲自消灭。

    令人遗憾的是,在美国国会接受质疑,在日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道歉的高田气囊,却从未向中国消费者鞠躬道歉。不仅如此,中国甚至再一次扮演了“全球最后一个召回者”的角色。

中国再次扮演全球最后召回者,消费者弱的结构削弱中国制造

    高田公司总裁在日本鞠躬道歉

    在这场遍及全球的召回中,中国消费者再一次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处在何种位置,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

    在这场全球性的灾难中,周星驰在电影《喜剧之王》里的三句台词可以是中国消费者生动的写照:“嗯?”“啊?”“哦!”

    这种弱势的消费者结构,将注定中国的汽车工业无法更快、更好的诞生更高端的自主品牌。

    如果能够自己动手,相信早就有中国消费者自行卸载了车里的高田气囊,就像此前中国消费者未经实验验证自行把速腾的非独立悬挂改成成独立悬挂、未经实验验证自行为宝来的会烤糊后备箱的排气管装上隔热瓦、自行为途锐的进气口安装金属材质的防雨罩一样。

    消费者强,中国品牌才会强。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汽车品牌还远没有到“足够强大”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