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上门洗车折戟,洗车行业还能成为汽车后市场入口吗?
中国汽车报 发布于 | 2017-10-16
0
175

两年过去了,当年在城市街头纵横驰骋的上门洗车电动三轮车,如今已难觅踪影,在这波O2O上门洗车浪潮过后,以24小时无人值守智能洗车机、智慧洗车、共享洗车为噱头的洗车新兵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站上了风口浪尖。                       

作为汽车服务业中为数不多的高频刚需项目,洗车一直以来被众多企业视作能够撬动保养、维修、保险等高附加值服务的杠杆,不过近来也有业内声音认为,洗车业务的客户忠诚度很低,后续项目的客户转化率不稳定,与其把洗车当作入口,不如把它当做“利润奶牛”,作为主营项目之一。

人工洗车难以被取代

这个夏天,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马扎、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一时间共享之风吹遍神州大地,汽车后市场当然也未能独善其身。无论是提供设备自己动手洗车,还是24小时无人值守式的自动洗车设备,都为自己贴上了“共享洗车”的标签。

某智能自动洗车创业公司创始人表示,随着人工成本的日益走高,将导致洗车价格水涨船高。而自动化洗车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将会逐步替代人工洗车。除了节省人工成本和场地成本,自动洗车设备还能破解节假日和早晚特殊时段车主无处洗车的痛点,此外还能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精致洗车”概念的公司,北京安弗客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形成了企业标准的操作流程。对于这种自助式洗车,北京安弗客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卫喜川有些疑虑。他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洗车项目看似简单,其实里面有不少门道。比如一辆车开到洗车工位以后,不能用高压水枪直接喷,而应用稳压水流先给车辆降温,同时冲去附着在车漆表面的灰尘、砂砾,必要时还要喷上预洗液,使污渍更易从车漆上分离,避免划伤车漆。而完全依靠机器洗车,显然难以达到人工洗车的精细化程度。目前来看,人工洗车及养护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仍会被市场认可,难被取代。

行业需要淘汰过剩产能

说起国内洗车行业的现状,卫喜川有些无奈。“洗车可以说是后市场最前端的领域,一家企业投入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可以做,一两个人拎一桶水、拿块毛巾也可以做,因为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所以行业发展仍然处于脏、散、乱阶段,而且行业产能远已过剩。”卫喜川说。

对于层出不穷的洗车创业模式,行业老兵卫喜川直言不讳:“说实话,我不认同O2O上门洗车公司的商业逻辑,除了依靠资本的扶持,恐怕他们很难有生存空间。而现在涌现出来的共享洗车至少能满足车主对洗车简单快捷的需求,但问题是这样的洗车机需要企业前期投入几十万元,后期维护维修成本也很高,而且由于车主未经培训,基本采用‘粗犷式’的洗法,所以车在洗完之后很可能‘美容’不成却变‘毁容’。”

“因此要把汽车美容当做一门生意来做,就必须要有专业的产品、工具设备、操作流程和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卫喜川说,“80%的车主洗车的第一需求是快捷,只要汽车表面、内饰基本干净就可以了,而另外20%的车主更看重质量。我们就是要抓住这20%的车主,做细分市场。在我们这里,把车洗干净只是完成三成工序,后面还有七成是对车辆的养护。”

在卫喜川看来,不同模式虽然各有优缺点,但从满足不同车主需求的角度看,未来洗车市场细分是必然趋势。模式创新给市场注入了活力,洗车行业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他强调,在模式创新的同时,洗车行业更应该适应消费者对生活品质提升的期望,形成行业标准,提高门槛,淘汰那些伤害车辆、破坏环境、损害行业的过剩产能。

仅把洗车当入口难走通

那么,O2O上门洗车的折戟是否意味着将洗车作为后市场入口的提法是个伪命题?卫喜川认为,洗车作为后市场入口的作用没有改变,只是寄希望于用牺牲盈利甚至赔钱来吸引客户,形成客户黏性,提升转化率的做法有问题。

“洗车行业内有个公认的定律:下过雨之后那天的客单价一定是最低的。”卫喜川说,“这是因为洗车客流量过大,反而会导致洗车工位过多占用门店有限的面积,更要配备多名洗车工,长期下去,会影响门店成本收益结构。”但他强调,如果维修店没有洗车项目,其实很难经营下去。因为现在汽车质量不断提升,故障率逐渐降低,而遭遇交通事故的车辆大多通过保险公司分配业务,因此独立维修店的客流量难以保证。通过洗车导流仍然是吸引客流的主要方式,但前提是洗车业务也要盈利。

上海曼芙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峰则表示,洗车作为基础业务,市场需求是长久的、刚需的,应该把它定位成盈利项目来用心经营。在他看来,不重视洗车项目会导致维修门店的服务体验差、客户黏度低。这种定位会导致门店在洗车项目上持续亏损,而且一旦刚需项目服务体验差,转化到其他高客单价的项目就更难。

赵峰认为,通过洗车来进行客户转化,几乎是一个伪命题。“从洗车转化到快修快保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洗车这个项目没有形成好的客户体验的情况下。”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