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马勒(Mahle)公布,2024财年,其营业利润(息税前利润)同比增长39.1%,从2023财年的3.04亿欧元上升到4.23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为3.6%;剔除汇率波动及业务拆分因素后,有机销售额同比下滑5.6%至117亿欧元,主要原因为欧洲和北美市场的疲软,以及中国市场以外对电动汽车需求的低迷。

图片来源:马勒
就业务板块来看,2024财年,马勒的热管理业务取得了41亿欧元的销售额,剔除汇率波动及业务拆分因素后,该业务的销售额实际同比下降9.9%;汽车电子与机电一体化业务的销售额为13亿欧元,剔除汇率波动因素后同比下降约5.7%;传统内燃机业务的销售额同样出现下滑;发动机系统与零部件业务的销售额为24亿欧元,剔除汇率波动因素后同比下降8%;售后业务的销售额达13亿欧元,成为唯一一个取得销售额增长的业务,剔除汇率波动因素后同比增长6.2%,而亚太地区贡献了超过10%的有机增长。
不过,尽管马勒集团2024财年的销售额出现下滑,但其销售回报率却回升至3.6%,主要原因之一是投资组合的持续精简。比如,马勒集团出售了其在合资企业贝洱海拉温控系统(BHTC)的股份及节温器前装业务。
此外,马勒在2024财年实施了一整套工艺和效率改进措施,优化了销售和管理结构,重新评估和调整了生产布局,处置了闲置资产,并根据销售额的下降调整了员工规模。
通过上述措施,马勒在2024财年成功将债务大幅减少1.86亿欧元至12亿欧元;债务比(即净债务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的比率)从1.5改善到1.2;所有者权益比率5年来首次回升,达到20.1%。
2024财年,马勒共投入6.3亿欧元用于研发,占销售额的5.4%(略高于2023年);该年度马勒总共获得536项新发明和427项新专利申请。这些数字凸显了马勒集团的创新实力,以及继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决心。
同时,2024财年,马勒收获了总价值103亿欧元的新订单,覆盖所有三个战略领域、动力系统类型和车辆类别,其中包括该公司史上最大单笔金额的12亿欧元热管理模块订单;总价值超过10亿欧元的电池冷却系统和电动压缩机订单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马勒最重要的增长市场之一,马勒与所有在华国际汽车和发动机制造商以及主要的中国品牌客户均有合作。在中国市场,马勒看到了其电气化和热管理业务巨大的增量空间,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马勒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Arnd Franz表示:“我们在企业经营中守住了阵地,这完全归功于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马勒2030+’战略的有力推进使我们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下依然实现了盈利。我们转型的步伐正在继续加快。”
马勒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兼首席财务官Markus Kapaun表示:“尽管极其不利的外部环境导致销售额下滑,但我们稳住了阵脚。这是持之以恒地追求转型的结果。”
对于2025财年,Arnd Franz表示,形势正变得更加严峻。“由于缺乏对技术多样性的坚持,我们在欧洲面临着行业转型带来的挑战。此外,美国最近对所有进口产品加征进口关税,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作为一家致力于自由和公平贸易的全球性企业,我们无法理解这种贸易政策。” 他表示,关税将给整个汽车供应链带来巨大负担,导致汽车行业成本上升并最终转嫁给消费者。Arnd Franz呼吁政界人士商讨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为行业减负。
不过,Arnd Franz对欧盟委员会宣布加快对二氧化碳法规的审查表示欢迎,并再次呼吁对开放技术多样性做出明确承诺。“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有三分之二的就业与内燃机相关。该领域提供的工作岗位是电动汽车的5倍。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扪心自问——从政治和工业角度出发,到底应如何正确制定兼顾气候保护和就业以及社会政策的碳中和路线图。”
Arnd Franz补充道,汽车行业和马勒的转型将受到经济政策和监管决定的影响。只有在经济和政治状况持续改善的情况下,马勒才能再次创造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