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环保监管风暴目前主要影响一二线城市,随着全民参与环保监管时代的到来,未来任何地方开维修厂,恐怕都面临环保合规压力,黑暗路边店时代正在结束。
2017年对很多从事汽车维修的朋友而言可谓流年不利,过去三年独立后市场被互联网O2O洗劫之后,勉强撑到O2O们倒闭转型,本以为苦日子过去了,但随之而来的环保高压正在让经营多年的大量中小汽车维修企业受困于成本,不得不转(guan)型(men)。这场环保监管风暴目前主要影响一二线城市,随着全民参与环保监管时代的到来,未来任何地方开维修厂,恐怕都面临环保合规压力,黑暗路边店时代正在结束。
但活下来的大中型维修厂好日子就要到来么?答案恐怕没有这么简单。最近一二线城市已经熬了一年的维修厂经营业绩并没有好转,一些原本经营业绩不错的连锁维修企业也在裁员,小店关闭,大店裁员,年底本应是维修企业的旺季,然而进店量增加,但客单价并没有增加,车主的修车需求去哪了呢?
这个每个地方每个商圈都有不同,但从本质上看,中国的人口并没有显著增加,有旺盛出行需求的人口并没有显著增加,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随着公交地铁便利性增加,随着滴滴等共享专车出行方式的增加,驾车出行需求并没有显著增加。对于大量以政府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的公务用车为基础业务的大中型维修企业,未来几年的基础业务显然会进一步萎缩,因为这些机构的公务用车会大规模锐减,有些甚至会到零。
可以预见,未来,虽然汽车保有量会进一步增长,但增量的分布和结构并不是过去20年的那种,以过去20年的后市场经验扩大产能、提供服务的模式已经走到头。虽然旁边的黑暗路边小店关门了,但大中型维修企业经营状况也不会好转,车主的需求去哪了?
第一,事故车的总量并不会显著增长,以往泡沫化的事故车维修需求现出原形。这个我不深入解释,包括CCC在内的保险科技公司都已经在推动维修定损的智能化,人太平三家保险公司都在上线基于人工智能的理赔反欺诈系统,这些系统会进一步压缩泡沫化的维修需求,车主靠保险理赔款修车的空间会越来越小。随着各地道路标准的提高,随着车辆主动安全系统配备率的提高,交通事故的总量必然是减少的,按照美国的经验,未来10年中国的事故车的总量也会逐步下降,这会直接导致事故车维修需求的降低。过去20年虚增的维修厂在未来10年会大幅减少,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毫无疑问的是,在环保合规和维修技术能力方面,中小维修企业会率先关门,大中型维修企业会活下来,但这些必然都得以后台具备供应链和运营管理能力为前提。
第二,车企和4S不会坐以待毙,尤其是新车销售利润下滑的情况下,4S会通过降价、促销、用户关怀等全方位把用户吸引回4S店,同时,更多4S店会通过与保险公司协商,降低保险手续费,要求4S引流更大比例事故车回4S店维修。这些在未来几年会更显著,尤其是事故车减少的情况下,4S必然会用自己的资源换更多的事故车回流。考虑到新车保费对保险公司的利润贡献更大,即使是排名靠前的保险公司在这个方面的谈判空间也并不大。
第三,在O2O的刺激下,4S和大中型维修厂的维修效率都在提高,原本需要几天交车的业务,现在都是当天完成,这导致更多维修业务被聚焦在少数维修企业,即使更多中小维修企业应该环保关门,也不会影响车主的维修需求。未来几年,车企都会启动维修车间的智能化升级,这会进一步提高4S的维修效率。
第四,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主要在三四五线城市和乡镇,大城市的保有量基本已经饱和。无论独立后市场还是售后服务需求,真正有增量的是三四五线城市和乡镇,但那些地方的用户密度要支撑大中型维修企业的盈利非常困难,一个镇子恐怕养不活几家汽车维修企业。车企的渠道下沉很快会占领这些市场,当地的独立维修企业恐怕也不会占便宜。
未来几年是后市场、车险公司的淘汰赛,仍然拒斥互联网,仍然拒斥运营效率升级的店,无论多大,都会被归类到路边店。在一线城市,那种黑暗餐馆已经越来越难生存,在北京上海这些城市,餐厅无论大小,在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方面都在超越“金拱门”,毫无疑问,接下来修车店如果不能在基础设施和现场管理方面超越4S,车主凭什么会光顾呢?价格便宜的同时,还得保持技术服务水平超越4S,做到这一步才有未来,你做不到,不意味着别人做不到。这就是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