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非常好,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绿色、环保的时代命题下,作为现代交通的一种互补与创新,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出行工具,市场发展前景甚是广阔。
越来越多曾经名噪一时的单车企业开始在市场的大洗牌中濒临绝境,忍受着资本寒冬带来的生存压力,这种被注入了大量资本的发展还不成熟的新兴企业,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便被施加了太多的资本“魔咒”,究竟能给这个新兴的市场带来多少持续发展的空间,又有多少单车企业在“共享”的理念下,在市场的不断洗礼中,能够不断创造客户与企业价值,成为“共享经济”下的时代翘楚,共享单车,还能“共享”多久?
酷奇的倒下
9月28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酷骑单车发布公告,对近期关于用户押金退换不畅问题导致的市场恐慌作出回应,靴子终于落地。
不过在公告的背后,却透着万般无奈,曾经凭借“土豪金”版单车在市场一炮而红的单车企业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野气,变得极度黯然。
目前,酷骑单车累计亏欠用户及供应商5亿多元,而公司账上仅仅有5000多万的可动用现金额度,资不抵债。早在今年7月起,酷骑单车就开始面临运营上的压力,身为公司CEO的高唯伟四处奔走,寻求投资意向,甚至一度有过将酷骑单车转手摩拜和ofo的考量,然而无人愿意接手。
资金紧张,加上投资商匮乏缺位,开始让酷骑单车资金链出现问题,市场风险暴露。8月起,酷骑单车就开始出现押金退换延缓问题,逐渐的,演变为用户的恐慌性挤兑,直到最后在酷骑单车北京通州总部排队要求退换押金的人数不断暴增,甚至开始出现“黄牛”,50元代排队。
本来,酷骑单车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凭借今年6月份“土豪金”版所引起的市场广泛关注,如果能够保持运营上的稳健,能够扎根于一个或几个城市做深做透,形成市场品牌,依靠酷骑单车本身在产品上可持续的功能创新能力,企业完全可以生存得很好。然而,酷骑单车却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开始谋求市场的规模扩张。7月份后,酷骑就向市场投放了140万辆单车,超出之前单车数量的十几倍,加上不菲的造车成本,土豪金单车的造价在1200元左右,比300元的ofo小黄车贵了3~4倍,比一般单车贵2倍,在共享单车行业算得上高档单车,远远超出了其资金量所能承受的合理范围,运营风险急剧扩大。
根据9月28日,酷骑单车官方微信显示,“截至目前,酷骑累计投入9亿多资金,尚有近150万用户没有选择退押金,市面上也有近140万辆单车在运营。”
近10亿元的投资,如今留给酷骑单车以及公司CEO高唯伟的是有待退还的共计4.47亿元的押金,加上140万辆单车的运营成本,与此同时,曾经有过创立一家“改变中国,影响世界”公司梦想的高唯伟也被罢免酷骑单车CEO职务。
曾经名噪一时的单车企业,不知不觉地,走下市场“神坛”。万幸,在最后关头,酷骑单车传来被收购的消息,算是给企业及用户带来福音。
9月29日,酷骑单车官方微信号发布公告,酷骑单车将被四川某集团10亿收购,接手140万辆单车及后续退押金事宜。
资本推波助澜,“共享”的背后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近两年,共享单车市场发展突飞猛进,其实其背后是摸准了用户需求,切中了市场痛点。
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解锁一辆单车骑行,还可以最大便利地就地还车。正是这种便利,极大释放了民众对单车出行的需求。毕竟,这在以前,单车需要自己购买,而且从一地携带到另一地,十分不便,如今共享单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做到随骑随走,随停随放,几乎解决了市场痛点。
可以说,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非常好,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绿色、环保的时代命题下,作为现代交通的一种互补与创新,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出行工具,市场发展前景甚是广阔。
然而,由于同行不理性的恶性竞争,免押金、1元包月等做法,一味讲究给用户让渡价值,争夺市场份额,无形中扰乱了合理、有序的市场秩序,给整个单车行业生态带来不可逆的破坏,影响了行业的正常发展。
另一方面,资本在行业头部企业不断加持,通过量能集聚优势,迅速实现行业度的集中,这种单车企业借助于资本以及资本本身对单车市场存在强烈的介入倾向,以期迅速抢占市场“风口”,实现单车企业市场寡头垄断与资本本身迅速逐利的目的,暴露了市场本身急功近利的一面,赚快钱与快赚钱,依然属性分明。
在资本融资方面,去年9月摩拜C轮实现融资1亿美元,共享单车的融资规模开始实现千万级别向“亿美金”的跳跃。事隔一月,ofo获得C2轮1.3亿美元融资。与此同时,共享单车品牌也开始迅速兴起,hellobike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小鸣单车获得1亿元A轮融资,一步单车获得2亿元融资,优拜单车整个A轮融资达2.5亿元。
这种资本追逐大战,表面看起来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背后其实透露出一种在新的行业刚刚起步,市场“风口”火热之际,以无限的资源争夺市场容量既定的狂热与冲动。
按照酷骑单车创始人高唯伟的说法,正常情况下,骑一次单车0.8元(黄金单车半小时1.5元),每辆车一天的骑行频次在1~2次,一辆单车成本是400多元,考虑损耗和运维费用,差不多6个月就能回本。这种回本周期短,市场发展空间看好的行业,几乎不存在进入障碍,自然给资本的踊跃进入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然而,资本过多地进入一个刚刚发展起来还未来得及进行规范,使其逐步走向成熟的新兴行业,往往带给这个行业的不是利好,恰恰是危险与灾难,这种商业逻辑的背后,不表现为一种为扶持、壮大该行业,形成社会发展的情怀与理性,而是真金白银的迅速争夺。
竞争若无序,行业生态恶化的结果必将导致无人受益
众所周知,“千团大战”从5000多家打到剩下100多家,最后活下来的屈指可数;打车软件激战最酣时失败数量一度超过了40多家,最后活下来的也只有滴滴。这些现象证明,“风口”不是谁都可以去追,在充满了大投入、大资本、大规模的风口指向与风险系数下,一旦追不上“风口”,结果很可能就是灾难性的。
目前,共享单车发展速度过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由此出现的单车过度投放,导致单车泛滥成灾,严重挤占人行道,带给交通巨大的风险隐患,以及人们在使用单车时缺乏监控,由此出现的乱扔乱弃,甚至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早已使得“共享”的理念大打折扣,方便出行也因为上述问题的不断暴露,开始成为交通道路的一大弊病。
那么,自然的,如果我们不能在监管上做到科学合理,进行适当的规划,一方面避免资本的过度介入,造成行业的不理性竞争,如疯狂投车、烧钱,导致行业生态恶化,另一方面加大用车管理,规范停车摆放,以及防止部分用户对单车的破坏,表现为扔在草丛里、桥底下、河沟里等等,这种过度投放,形成单车泛滥;严重挤占人行道,带来莫大的交通隐患;以及用户自身使用行为上的恶意与陋习,都将给共享单车这个新兴的市场带来更多运营与管理上的难题,最终市场将停留于不断地投放、竞争,然后推出各种配置花哨功能的产品,不断进行低质的迭代,导致市场上的单车存量不断攀升,更新频繁,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不仅无益于将单车企业与用户利益有机统一起来,最终形成整个市场与社会的价值统一,而且也会在实践中逐渐脱离共享单车本身基于“共享”理念下便捷、绿色、环保的出行初衷,而让这个本来大有可为的市场走向解体,最终,任何人都无法从中获得自己本可以获得的那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