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思考:智能检测的关键是能否分享整车厂技术优势
中国汽车报 发布于 | 2017-04-11
0
224

“智能检测这个提法很有意思。”CCCIS中国区后市场负责人刘斯昀认为,智能检测应该算是全车检测的延伸,能否真正配得上“智能”这个定语,则要看检测服务的具体内容。

刘斯昀分析称,汽车制造商在越来越智能化的车辆上应用了诸多封闭性技术以维护自身利益。换言之,很多检测如果不使用整车企业授权的专用诊断设备根本无法检测,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车联网设备只能记录油耗、行驶里程、位置等基础信息的原因。 “前段时间,甚至有行业专家表示,中国的车联网都是伪命题,检测出无关紧要的信息对车辆的维修没有实质性帮助。”他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

“有些问题,比如怠速马达异响是偶发故障,没有发生就检测不到,行车电脑有时会记录,但读不到这个记录就无济于事。”刘斯昀直言,一些智能硬件企业立足于破解原厂诊断程序,但这样下去永远跳不出整车企业的监控范围。 “破解只是发现本就可以检测出的问题,而不是创造新流程。”

此外,检测背后大数据的积累固然重要,但究竟如何收集、如何利用使其真正产生价值、完成变现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在刘斯昀看来,很多数据没有一定体量无法形成趋势化报告,而数据加工过程中的去重合并、清洗筛选也极为重要,大数据运用从口号到实验室、从小批量商业化到大规模商业化,每一步都是一道坎儿。

“行业呼吁了很久的‘以养代修’,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检测。因此,如果智能检测真能降低车辆故障率必然是有价值的,但如果只是说‘故事’那就比较遗憾了。”刘斯昀认为,智能检测突破的关键在于能否使独立的后市场企业公平、高效地分享整车企业的技术优势,使其具备4S店的检测水平和能力。“扎实的检测工具和流程优化有利于行业发展,只有使非标服务标准化得到系统性提升的行业经验,才能够传承。”刘斯昀最后说。